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四十章 埃及光復戰

5月16日,在西奈沙漠被圍困多日的德意志非洲軍最後一名守兵投降。盟軍遂於18日發動“勞倫斯作戰”,跨過運河並奪取伊斯梅利亞、法烏德港以及塞得港。運河兩岸的炮火再度作響,晝夜不停。


同時,蘇彝士一帶士兵亦北上進攻,卻在大苦湖與德軍守兵爆發遭遇戰,史稱“大苦湖會戰”。但德軍經歷早前失敗的攻勢後已經損兵折將、士氣降低,故此未造成英軍太大的阻礙。23日,英軍勝出會戰。


26日凌晨,伊斯梅利亞南翼被英軍包圍,但隨後卻又被開羅趕到的德軍援兵反包圍。這使剛剛開始渡河的東岸盟軍的攻勢變得至關重要。德軍猛烈的火力,使盟軍難以登陸對岸。在槍林彈雨下,納塞爾率領埃及光復軍一馬當先。納塞爾無比的勇氣,使盟軍的攻勢加速,在身體中彈的情況下依然作戰。最終,浮橋於27日早上7時完成搭建,大批盟軍得以渡河。31日,在一番激戰後,伊斯梅利亞市中心被盟軍佔領,緩和了城外緊張的戰況。此戰使稍有名堂的納塞爾獲得了埃及人民極高的聲望,被尊稱為“跨過運河的英雄”。


北部戰線方面,盟軍自5月20日起便一直向法烏德港進攻。然而法烏德港(及毗鄰的塞義德港)乃是軸心國在埃及重要的補給港,長年被意軍重兵把守,港外更長年有意大利海軍待命。故此,盟軍屢次進攻皆受到意軍軍艦的炮火襲擊,最終會被意大利陸軍精銳擊退。這使英軍始終無法取下這座港口。


踏入6月,英國發動新一輪攻勢,進攻距開羅僅有一河之隔的吉薩。此時,西北非洲已經告急,軸心國陣營面臨前所未見的困境。而德軍在埃及節節敗退,意識到這一點的隆美爾在勞倫斯行動開始後便陸續撤出埃及,以免犯下如鄧寇克之役的錯誤。


6月10日,伊斯梅利亞防線遭擊破。19日,英國第八軍攻克吉薩,使開羅被三面包圍。似曾相識的情景再度上演,只不過與1942年不同的是,這次的勝利是屬於同盟軍。固然如此,但在德軍有序撤退下,主力部隊已經離開。24日,開羅解放,德軍則改為主力防守亞歷山港。


7月1日,軸心國棄守一切亞歷山港以東的據點,這使盟軍得以集中精力攻擊亞歷山港。5日,盟軍三面包圍亞歷山港,切斷其與軸心國在北非其它據點的陸路連接。14日,盟軍完全攻陷除亞歷山港外的整個埃及。然而,盟軍卻無法突破亞歷山港的防線。21日,德軍主動撤退,盟軍跟隨佔領了亞歷山港,光復全埃及。


軸心國在本次撤兵行動中取得成功,保存了原佈署在埃及85%的兵力,並重新調派到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及西西里島。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