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四十四章 談判?同盟?戰爭?

貝爾格萊德協定頒布後,各國軍隊陸續進駐所屬地區,僅餘多布羅加地區的保軍繼續抵抗。保加利亞祖國陣線內部手足無措,焦急地等待蘇聯的回應,但佔領索菲亞城的德軍同時也不敢輕舉妄動,同樣在等待蘇聯對此的回應。


10月16日,曼施坦恩命令保軍立即撤出多布羅加地區,早已人心惶惶的祖國陣線迅速答應。同日,安東尼斯古在布加勒斯特發表公開演講,宣布「這是羅馬尼亞的偉大勝利」。但羅馬尼亞軍隊指揮混亂,在安東尼斯古發表演說當時並未完成全區的佔領。


17日早上9時,蘇聯外交部突然對依然在執行佔領行動的羅馬尼亞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即撤出保加利亞合法領土」。下午6時,蘇聯以「羅馬尼亞多次無視我國通報」為由,竟直接入侵羅國國土。紅軍跨過國境線後,直奔羅馬尼亞的黑海沿海地區。


這導致事態急速升溫,希特拉即時致電史太林,質問兩國是否要開戰。史太林卻一直打官腔,未有正面回應。德國並未準備好在歐洲展開兩線戰爭。在收到史太林的回應後,希特拉與納粹黨一眾高管徹夜長談,商討對策。


回顧羅馬尼亞,紅軍於18日取得加拉茨與布勒伊拉,並於翌日佔領圖爾恰,其後暫停攻勢。安東尼斯古與內閣商討「反擊的可能性」,卻由於羅軍軍力弱小,無法作出任何行動,因此安暗自決定在蘇軍抵達首都時直接投降。


20日,納粹黨宣布在東部地區成立「普魯士防衛軍」民兵以防萬一。德國警方與蓋世太保亦開始動員,抓捕德國境內的蘇聯公民。在一切局勢緊張之時,史太林於23日突然致電希特拉,表示「打算國是訪問貴國」。希特拉此時才明白蘇聯欲談判的意圖。實際上,德國已經準備向蘇聯宣戰,假若史太林推遲兩日才致電,德蘇之間的大戰將會變得不可避免。


隨後,德蘇兩國商討談判地點及日期。鑑於德屬波蘭處於一片混亂,談判地點被選於局勢穩定的哥尼斯堡。11月1日,談判展開,德國以最高規格接待史太林,元首希特拉亦親自到訪哥尼斯堡參與談判。


伊始,史太林便開宗明義表示願意繼續與德國合作,但前提是要「修訂兩國之勢力範圍」。看見德國現今深陷內憂外患,希特拉並不相信蘇聯。故此,德方在會談中聚焦蘇聯是否信守承諾的問題上,急於緩和東境安全的希特拉直接要求蘇方撤出德蘇邊境上六成部隊,並表示部隊開始撤退前不會繼續談判。


原本並沒有打算開戰的史太林當面同意,並在當晚下令蘇軍立刻撤離德蘇邊境。翌日,駐守邊境的德軍便傳來消息,確認了蘇聯軍隊馬不停蹄成批撤退的事實,但希特拉依然保持懷疑態度。其後數日,德軍軍情亦證實蘇軍正在撤兵,德蘇直至12日才重新開始談判。


在此期間,希特拉甚少公開露面,史太林一行人則單獨或在德國低級官員陪同下參觀哥尼斯堡各區。11月10日,談判繼續,史太林直接指出「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即森林兄弟游擊隊問題。希特拉得悉史太林在撤軍方面的誠意,因此也直截了當地回覆「將立即停止對森林兄弟的一切援助」。


此時,兩國才開始談論核心內容。德國外長里賓特洛夫隨即質疑蘇聯與同盟國合作的意向。史太林重申此行目的乃與德國繼續合作,又表示如果德國敗亡,西方國家與蘇聯之間的大戰將不可避免。里賓特洛夫轉而質疑蘇聯並未信守基輔條約,在德國有難時出兵援助。史太林則表示已經「盡力提供援助」,並指「在德國願意更改基輔條約所訂之勢力範圍會考慮提供更多援助」。


現在史太林已經道明其野心,但疑神疑鬼的希特拉卻想先開始討論蘇聯的實際軍援內容。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見己方已經掌握籌碼,說出「增加軍援的前提是德方必須表現願意談判關於更變勢力範圍的誠意」。兩方之後爭辯不休,希特拉越發不耐煩,最終憤然拍案離席。里賓特洛夫亡羊補牢,約定對方將於翌日繼續討論。


11月11日,情緒平復的希特拉返回談判桌,但此時蘇聯已經掌握主導權。莫洛托夫直接道明想取得全個巴爾幹半島的控制,這自然遭到德方一致反對。但莫洛托夫只是想試探德國的底線,隨即改為聚焦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兩地。希特拉對羅軍實力心中有數,選擇放棄。同時,德方表示可以讓德軍撤出索菲亞。莫洛托夫隨即提出保加利亞兩個新成立的共管區「亦是保國領土」。德方立場明確,表示不可能將此兩區也拱手相讓予蘇聯。


史太林回應道:「蘇聯的底線是普羅迪羅夫至黑海沿岸,德國可保留共管區其餘部分。」一番商討後,德方同意提案,但提出反建議,要求德國可以繼續使用羅保兩國的黑海港口。史太林同意,在確保羅保兩國控制權後,進而探討獲取亞德里亞海出海口的可能性,但這代表蘇聯勢力將染指西巴爾幹,固此希特拉警告「不要得寸進尺」。又經過一番爭辯後,里賓特洛夫直言「亞德里亞海是意大利勢力範圍,請到羅馬洽談」,結束當日會談。此時兩國已大致摸清各自勢力範圍底線,並約定翌日繼續談判。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