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十八章 東南亞各地日軍統治概況

在南方作戰後,日本開始在佔領地建立軍事政府進行管理。南方作戰中,多數佔領部隊為陸軍,海軍主要負責運輸與登陸任務,因此各地的軍政管理幾乎完全由陸軍掌控。由於日本陸軍軍紀嚴酷,常造成宣傳支持與戰爭罪行同時並存的現象。


1942年3月末 東南亞局勢

ree

香港


自1941年12月除夕英屬香港投降後,日本軍實施全面統治,成立「香港特別市」,並推行皇民化政策,強化對華人的大東亞共榮圈支持。措施包括成立「華民各界代表會」與「華民代表會」(簡稱「兩華會」)以拉攏華人。

同時,大量道路及地名改為日式名稱,如「堅尼地城」改為「山王區」、「皇后大道東」改為「東明治通」,香港簡稱由「港」改為「香」。教育系統亦被日本掌控,用於政治宣傳,並禁止說英語。雖然總督府努力施行控制政策,但收效甚微,許多香港居民暗中支持地下抗日組織。中國共產黨東江縱隊與盟軍合作,協助重要人員撤離,並在大埔郊區烏蛟騰設立安全基地。


馬來亞


日軍佔領後,多數蘇丹國保留民政自治,僅前英屬海峽殖民地實行軍管。佔領初期局勢大致和平,但日軍士兵經常將對中國的不滿發泄到當地華僑身上。南洋華僑自戰爭爆發起便支持中國,並成立「南洋機工」志願團赴華協助抗戰。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由華裔為主,持續組織游擊作戰。1942年2月,日軍展開「華僑肅清」,馬來亞、昭南、婆羅洲等地數萬華人遭到殺害。


婆羅洲


自1942年4月起,日軍成立「婆羅洲守備軍」,負責恢復秩序與行政管理。北婆羅洲推行皇民化政策,市鎮大量改名,教育普及日語,守備軍被賦予極大權力,導致軍隊對市民的欺壓現象頻繁發生。汶萊蘇丹雖保有名義上的頭銜,但實際權力被剝奪。北婆羅洲逐步發展為軍國主義社會。


荷屬東印度


日本將荷蘭殖民者驅逐後,招募本土民族運動人物組建政府,印尼民族主義勢力逐漸壯大。數月後,印尼紅白旗與日章旗並行使用。雖然日佔政府維持大致和平,但當地仍有地下反抗運動,以華人為主導。同時,日軍與部分蘇丹爆發衝突,並強徵勞工參與泰緬鐵道建設。


緬甸


1942年4月,日本攻佔緬甸後,政治犯及前總理巴莫獲釋,並在8月同意重新出任總理。然而,由於日本對緬甸獨立立場疑慮,巴莫隨即被調回日本本土。緬甸獨立軍改組,由親日的昂山領導,昂山逐漸成為緬甸重要領袖之一。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