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十五章 伊朗 (三):社會主義新伊朗

正當敘利亞戰役進行得如火如荼,蘇聯下令伊朗境內的共產份子南下,奪取全境。


12月1日,伊朗人民黨武裝自蘇區入侵伊朗共和國餘下省份及英佔區。翌日,首都德黑蘭被包圍,但共產武裝並未進入城中,而是繼續南進。


12月13日,伊朗共和國除孤立的德黑蘭外,已幾乎全境淪陷。同日,伊朗人民黨向倫敦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軍在48小時內撤出伊朗。邱吉爾拒絕理會,於是伊朗人民黨於15日揮軍進入英佔區。在佔領區內共產份子的裏應外合下,伊朗全境於1943年1月3日最終落入共產勢力掌控。


隨之而來,幾乎所有外國商人提前逃離伊朗。1月5日,伊朗人民黨宣布充公英波石油公司,並將其更名為「伊朗國家石油公司」。


時任印度總督維克托·霍普曾詢問倫敦是否要出兵干預,但此時英國在中東已經自顧不暇,且無意與蘇聯爆發衝突,因此拒絕請求。不過,英方仍派遣皇家海軍封鎖荷姆茲海峽,以施加壓力。


1943年1月伊朗局勢

ree

1943年1月7日,伊朗人民軍數個小分隊進入德黑蘭。當時,伊朗國會在艱難召集僅存的議員及總理後,正商討下一步決策。不久,人民黨士兵破門而入,宣布即時接管國會。


在士兵監督下,國會全體議員被迫宣布解散共和國,伊朗第一共和國正式滅亡。隨後,國會大樓升起紅旗,象徵全伊朗正式被共產勢力控制。1月9日,伊朗人民軍主力部隊進入德黑蘭。


在史太林的協調下,伊朗人民黨、北部少數民族地方勢力及其他左翼人士於德黑蘭會議,商討建立新政府。


12日 各方達成協議:

1. 全伊朗將成立新社會主義政權 國號為伊朗人民共和國

2. 阿塞拜疆人民共和國改制為下屬於新伊朗之自治共和國

3. 西北部庫爾德區 成立馬哈巴德自治共和國

4. 伊朗其他少數民族地區 將成立民族自治區 不成立共和國

5. 全伊一切共產武裝組織 統一併入人民軍編制

6. 各民族自治區及自治共和國應成立共產黨組織 伊朗原有社會主義政黨亦應保留 並得以在新國會參政

7. 伊朗人民黨將領導各黨 成立多黨民主合作制

8. 為改革舊社會 新政權成立後將進行多項政治改革


同日,伊朗人民黨總書記伊拉吉·伊斯坎達里被推舉為新任總理。


1月13日,德黑蘭國會前舉行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由伊斯坎達里主持。他在典禮最高潮時宣布的話——「同胞們,伊朗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被影片記錄,成為後世最具象徵性的歷史片段。


自1月7日共和國解散後,德黑蘭對外交通逐步恢復。由於自1941年8月至1943年初,德黑蘭長期被英蘇封鎖,城內經歷物資短缺、暴亂與飢荒,大量市民餓死或逃離。到1943年初,德黑蘭人口已比戰前減少七成,基建亦幾乎被廢棄或毀壞。


隨着人民軍入城後重新提供補給,飽受苦難的市民終於得以解救,因此德黑蘭市民對新政權支持度頗高。然而,戰事仍在持續,新政府未能全力投入重建。成立後不久,軍隊即被派往東、西兩線國境。


自1月中開始,除德黑蘭及少數大城市外,大部分市鎮與農村均被迫實行配給制。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