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十七章 緬甸戰役

Updated: 12 hours ago

回顧亞洲,在日軍攻勢下,儘管中國與盟國拼盡全力抵抗日本入侵,盟軍的抵抗仍顯得有心無力。


1942年3月8日,日軍攻佔仰光,導致中國無法再透過仰光港口經鐵路運輸到緬北,再經滇緬公路接受補給。其後,日軍沿鐵路北上,緬中於4月淪陷於日本之手。


由於亞洲戰情危急,中國、英國、美國三方代表於3月10日在重慶召開緊急會議。會中決定,由於原有援華道路已被切斷,有必要開闢一條新路,從印度阿薩姆地區經緬北密支那,再接駁原滇緬公路到雲南省。在道路興建期間,中英兩國將調用一切資源,開闢由阿薩姆飛越橫斷山脈到雲南的航線,以確保中國能接受最低限度補給。美國則承諾擴大援助規模,提供更多武器與人力到緬甸戰區。


3月15日,羅斯福宣布將擴編目前由陳納德將軍指揮的「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飛虎隊)」,專注於印度至中國西南的物資運輸。同時,美軍將在各地招募部隊,待招募完成後投入緬甸作戰。此外,法蘭克·道·梅列爾準將即時抵達緬甸,出任美軍中緬印戰區參謀長。


3月末,由阿薩姆至中國的航線開始運作。由於運輸機需飛越喜瑪拉雅山末端及橫斷山脈的崇山峻嶺,加上航空科技尚未成熟,飛行傷亡率極高。飛機需按照山峰高度時升時降,飛行軌跡形似駝峰,因此後人將此航線稱為惡名昭彰的「駝峰航線」。


同時,由印度城鎮雷多至密支那的公路開始如火如荼地修建。除了中英兩國軍隊,自尼泊爾、印度、西藏來的勞工以及當地居民也被招入伍協助施工。此條道路建成後,預計將取代駝峰航線,並可透過原滇緬公路直接抵達中國,因此又名「中印公路」。


1942年3月末 緬甸局勢

ree

日軍攻佔仰光後,隨即向曼德勒推進。由於緬區日軍兵力遠超英軍,英軍在多次交戰中屢戰屢敗。當地英軍表示:「已經不是是否撤退的問題,而是何時撤退最為合適。」


1942年4月10日,日軍推進至仁安羌。仁安羌位於亞洲最大油田區域,對日本意義重大,因此日軍急於攻陷該市。4月15日,當地英軍被日軍包圍。緬甸英軍兵力本已不足,緬區軍長哈羅·亞歷山大大驚,急向中國遠征軍求援。


翌日,遠征軍一名師長孫立人提出出兵,但因上級拒絕,僅派出約一千名士兵前往支援。在孫立人指揮下,遠征軍主動出擊,竟大敗數量遠超自身十倍的日軍,並成功解救被困的七千名英軍。此役意外取得巨大成功,旋即轟傳國際,極大鼓舞了東南亞盟軍士氣。國民政府稱此為「仁安羌大捷」。孫立人因以寡敵眾被尊稱為「中國的隆美爾」,第113團團長劉放吾亦因英勇表現獲蔣介石表彰。


仁安羌戰後,曼德勒市附近的盟軍得以撤退,緬甸其他地區的盟軍也同時撤至緬北或中國境內。1942年5月1日,日軍入曼德勒城,並持續前進。接下來一個月內,日軍持續攻城掠地,使盟軍完全進入守勢。


6月,日軍進入緬甸西部沿海的阿拉干省。日軍對滇緬公路的逼近直接威脅中國生死存亡,盟軍在中緬邊境投入更多兵力以防守。另一方面,由於緬甸地形狹長,日軍後勤補給開始出現困難,雙方逐漸在中緬邊境附近形成僵持,滇西—緬北戰役遂正式展開。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