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六章 南方作戰

Updated: Sep 17

11月8日,稔王在華盛頓向東京發送載有暗號的電報,表示任務成功。11月20日,稔王攜帶"日美華盛頓密約"正本平安歸國。


條約簽定後,皇軍開始制定作戰計劃。但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主戰派對此非常不滿,稱其為"不平等條約";海軍高層得知要失去大片領海亦極度不滿,但礙於條約的保密性惟有噤聲。


11月30日,東京發表聲明指將不會繼續支持德國、意大利以及匈牙利在歐洲對同盟軍的行動。翌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表示"道不同不相為謀",正式退出軸心國。


12月14日,日本開始執行"南方作戰"的計劃。這次作戰依地區被細分為以下作戰代號:

  • B作戰:攻取英屬婆羅洲

  • C作戰:攻取英屬香港

  • E作戰:攻取馬來半島

  • H作戰:攻取荷屬東印度

  • Y作戰:攻取泰國及緬甸

15日,在發布"戰始"的信號後,日軍率先入侵香港、馬來半島以及泰國。在戰爭開始後不久,美國對日本的行為表示"極度不滿,堅決反對,強烈譴責",要求日本立即撤兵,並派兵"侵佔"了日本在太平洋的島嶼,但並沒有宣戰。


在入侵泰國後,泰國在戰鬥僅五小時後,首相鑾披汶·頌堪決定投降,雙方於21日簽訂城下之盟。


12月18日,大日本帝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在馬來亞附近海域爆發海戰。日軍大量使用航空母艦起飛的轟炸機,炸沉遠東艦隊主力艦「威爾斯親王號」及多艘軍艦,英國損失慘重。日軍取得決定性勝利,英國遠東艦隊覆滅。此戰證明了航空母艦的有效性,以及海戰空中優勢的重要性,永遠改寫海上戰爭。通往新加坡的道路亦隨之開通。


泰國成為日本盟友後,日軍經泰國進攻馬來半島及緬甸。同時,12月28日,緬甸親日獨立分子「三十志士」與日本陸軍特務鈴木敬司少將在曼谷舉行創軍大典,成立緬甸獨立義勇軍。


12月31日,日本與泰國修訂條約,泰國將一切公路、鐵路及軍事控制權交予日本。日軍隨即開始建設連接泰國與緬甸的「泰緬連接鐵道」,並由陸軍飛行戰隊持續轟炸緬甸首府仰光。


同日,日軍跨越泰緬邊界入侵南緬甸,但主力部隊直到1942年1月20日才正式進攻。1月25日,摩棉淪陷。至2月,緬甸南部完全被日軍侵佔。


英國見緬甸局勢嚴重,仰光即將淪陷,滇緬公路受威脅,中國亦擔憂補給線完全中斷,因此願意儘快與英國建立同盟。2月15日,蔣介石與英國駐重慶大使阿奇博爾德·卡爾達成協議,成立中英軍事同盟,中國立即動員遠征軍,與英軍共同作戰。


另一方面,日軍向馬來亞發動進攻。然而,由於英國多年來輕視殖民地部隊軍事訓練,馬來亞英軍不堪一擊。日軍因此輕易奪下馬來半島,被後世稱為「單車閃電戰」。


2月15日,同樣防守不力的星加坡淪陷,日本隨即在當地建立「昭南特別市」。同時,日本海軍陸戰隊派兵登陸婆羅洲、蘇拉威西及帝汶等島嶼。荷蘭雖有心反抗,卻無力抵擋,整個東印度迅速淪陷。


3月1日,日本軍渡海攻佔爪哇島。3月5日,荷屬東印度首府巴達維亞投降,東印度群島大部分盟軍軍隊亦隨之投降。日軍依照早前與美國訂定的協議(華盛頓條約),未為難殖民地官員,允許其撤往西巴布亞殘存。


婆羅洲砂拉越王國被日軍攻佔後,日本亦未對其進行大規模迫害。3月15日,白人拉惹葦那·布魯克宣布退位,東京隨後送贈二十萬英鎊,並允許其攜帶財產離開砂拉越,布魯克一家輾轉抵達澳洲悉尼。自此,馬來群島被日本完全佔領。雖然大部分居民對新殖民者的來臨並不感到非常反感,但部分對日本不滿的居民開始地下抗日活動。


泰國地下抗戰組織「自由泰人運動」與西方取得聯繫,反抗頌堪政權及日本軍對泰國的佔領;馬來亞共產黨領導華裔居民組成「馬來亞人民抗日軍」,並與英國以及中共等組織合作進行游擊作戰。胡志明則領導東洋共產黨,在印度支那農村抵抗日本侵略。


1942年6月東南亞局勢

ree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