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六十章 希臘內務

回顧希臘,1944年2月11日,意大利軍隊撤出希臘,並正式承認「希臘國」的外交地位。該日隨即被希臘政府宣布為「自由日」,後世亦視之為希臘重新獨立的日子。


「希臘國」雖為德國在佔領希臘後設立的傀儡政權,但不受國際承認,且掌控傀儡軍「保安營隊」。重新獨立後,不少抵抗運動人物加入希臘國政府,實際操控希臘政治,其中包括由希臘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組織「民族解放陣線」。


雖然該組織在眾多游擊隊中最強大,但受外部壓力限制,希臘當時不能容許共產背景人物擔任領導人。各派遂合組民族團結政府,建立「希臘臨時政治委員會」,各派在政策投票中按實際勢力分配票數。對外,希臘總理由社民主義政客喬治斯·卡爾塔利斯擔任;對內,臨時政治委員長由希共總書記尼科斯·薩查利阿迪斯擔任。各派武裝力量則國家化,統一為「希臘軍隊」,但實際上親共與反共勢力均不願放棄軍權。保安營隊頭目經軍法處置後,多數兵力亦編入新生希臘軍隊。


雖表面上希臘國仍屬軸心國陣營,實際上已與德意離心離德。德意仍嘗試以領土贈與和撤軍保持希臘忠誠,而由於巴爾幹大部仍由軸心國控制,即使委員會內各派均十分厭倦法西斯,仍要在表面上配合德意兩國。


而後,隨著蘇聯勢力進入巴爾幹,希共受到鼓舞,希臘國政府外交作風變得大膽。國內矛盾激化,左右派系開始零星武裝衝突,12月爆發雅典火拼,史稱「希臘十二月事件」。


翌年1月,英國與流亡政府派特使到雅典協調各方,防止內戰爆發。各派大多支持共和主義,不願國王回國,討論艱難,最終於1月12日達成「四點共識」:

  1. 希臘保持現狀,各派承諾至歐洲戰事結束前不再爆發武裝衝突。

  2. 戰後舉行民主選舉決定執政權。

  3. 戰後舉行公投決定君主制去留,國王佐治二世在公投前不得回國。

  4. 戰後恢復國號「希臘王國」,在選舉前由流亡政府領導民族團結政府。


由於外交限制,希臘國當時僅公布前兩點,即「兩點共識」。


1945年3月10日,德國鷹巢事件傳出後,希臘國宣布中立,變相退出軸心國,並嚴禁德國軍艦停泊希臘港口。3月22日,希臘國禁止意大利軍艦進入希臘領海,並驅逐所有外國軍事人員。翌日,意大利政府試圖施壓,但其照會被希臘公諸於世。3月29日,希臘國外交部發布「大理想」地圖,宣稱對七島、馬其頓及愛琴海地區主權。


4月18日,意大利投降,希臘即廢除「希臘國」國號,改回「希臘王國」。4月24日,倫敦流亡政府在英軍護送下歸國。4月29日,卡爾塔利斯正式卸任總理,並公布1月的兩點共識。5月1日,帕潘德里歐就任希臘首相,翌日希臘臨時政治委員會解散,其大部分席位過渡至新成立的一院制希臘國會。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