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五十八章 阿爾及爾休戰條約

自1943年盟軍發動諾曼第登陸以來,法國再度成為戰爭前線,使意大利本土安全受到威脅。1944年,盟軍又發動「龍捲風行動」,成功佔領整個北非,使意大利帝國陷入嚴重危機。到1945年初,南斯拉夫共產游擊勢力快速擴張,威脅亞德里亞海沿岸的意大利領土,意大利面臨三方包圍,戰略形勢極度不利。國內民心惶惶,隨時有被入侵本土的風險。


然而,墨索里尼固執堅持繼續戰爭,導致部分法西斯黨人強烈不滿。3月,德國元首希特拉被綁架,引發德國內戰,意大利反墨勢力看到盟友已無力支援,迫切希望結束戰爭。


3月15日,墨索里尼被黨內反戰派逼宮,經黨內投票罷免首相職務。翌日,國王伊曼紐三世正式解職墨索里尼,由國家憲兵逮捕;國家法西斯黨反戰派領袖彼得羅·巴多格里奧被任命為新首相。


巴多格里奧上任後立即與盟軍展開停戰談判。3月22日,意大利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受美軍將領艾森豪邀請,意大利代表團渡海前往由盟軍控制的阿爾及爾繼續談判。


由於意大利在本土尚未被攻擊前即主動投降,盟軍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談判過程順利,盟軍對意大利未施加過分刁難,最終雙方達成協議。


1945年4月16日 意大利與盟軍簽訂《阿爾及爾條約》條約內容如下:

  1. 意國與同盟國休戰

  2. 意國同意移交貝尼托.墨索里尼 以及其他戰犯予同盟國審判

  3. 意國同意禁止戰犯出境

  4. 同盟國將在戰爭結束後適時對戰犯開審

  5. 國家法西斯黨以及附屬組織將被永久取締

  6. 意大利廢除國內一切基於種族、膚色、信仰及政治觀點歧視的法律

  7. 意大利放棄自國家法西斯黨掌權以來所武力侵佔之外國領土的主權

  8. 關於以上領土處理方案的進一步決定生效前 同盟國容許意大利政府繼續代管上述領土

  9. 意大利退出三國軸心同盟

  10. 現身處於意大利領土及代管地區的軸心國部隊將被逮捕 成爲戰俘

  11. 所有意大利武裝力量 應當即停止行動 並改接受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之命令

  12. 同盟國在未來有權要求意大利向戰爭中受害國支付賠款


4月18日,巴里格多奧在電台宣布條約簽訂,意大利正式退出戰爭。


回顧北非,意大利退出戰爭代表曠日持久的北非戰役最終落幕。自1944年8月,北非軸心國部隊便陸續撤退到突尼西亞,使得當地兵力充足。意大利殖民政府更驅趕突尼西亞的黑腳及阿拉伯人,許多突尼西亞人便逃難鄰國參加當地武裝或就地起義。邊境日漸激烈的武裝抵抗,使意大利逐漸失去對突尼西亞南部的統治。


但由於軸心國部隊人員充足、軍備精良,因此盟軍及游擊隊無法攻陷突尼斯以至北部一帶。1944年10月,蘇彝士運河恢復通航,英國皇家海軍重返黎凡特海。馬爾他先一步在9月光復,長年被軸心國勢力控制的塞浦路斯及克里特兩島分別在11及12月光復。1945年1月,軸心國所控制的愛琴海群島被攻克,以上諸島後被盟軍接管並實行軍管。


4月3日,德國宣布退出戰爭,突尼西亞德軍就地罷戰,意軍陣腳大亂。盟軍攻勢因此突飛猛進,收復許多失地。不久後,意大利宣布投降,突尼西亞戰役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宣告落幕。戰事結束後,同盟國開始接管軸心國佔領的地區,恢復戰前邊界。4月6日,法國分批接管東部領土,並於11日正式併吞薩爾蘭。20日,法國在與意大利方面協調後接管二戰中被意大利侵佔的法國領土。23日,法意雙方簽署「法意休戰條款」,意大利承諾劃定永久邊界及不再在邊境處建設防禦工事。同日,法軍接管突尼西亞,戰前屬意的利比亞則繼續被英軍軍管。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被德軍佔領多月的低地國也逐漸復國並重新組建民主政府。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