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dern Architecture

Omega - 第五十三章 德國內戰

條約簽訂後,國防軍及親衛隊繼續攻勢。


4月中,親衛隊迅速撲向國防軍兵力空虛的德國中部,攻陷安和爾特、霍爾斯坦,又包圍漢堡。國防軍則死守勃蘭登堡及紐馬克地區,防止親衛隊勢力攻入首都柏林。


4月16日,海因里希宣布納粹黨民兵組織「普魯士防衛軍」改組為「人民衝鋒隊」,並將徵兵區擴展到全德國,強徵親衛隊控制區的男性平民入伍,以充足兵力。


另一邊廂,蘇黎世條約要求蘇軍撤出德國。表面上,紅軍在盟軍監督下有序地向東撤退返回蘇聯,但蘇軍並未被要求繳械,導致德國內戰增添變數。


4月28日,親衛隊與蘇聯達成秘密協議,將梅梅爾領地及西里西亞東部割讓給蘇聯,以換取蘇聯在內戰中協助親衛隊一派。此條約史稱「哥尼斯堡密約」或「新哥尼斯堡條約」。


哥尼斯堡密約中所擬定之領土更變

ree

5月1日為勞動節,「返鄉」蘇軍在新勃蘭登堡短暫慶祝後,徵得國防軍同意跨過奧得河繼續向東。然而,蘇軍在到達波美拉尼亞後並沒有繼續東撤,而是在當地搗亂,使親衛隊乘虛而入,攻陷斯德丁城。蘇軍更協助親衛隊,俘虜了在東德仍然抵抗的國防軍勢力,其中不少被移送至蘇聯古拉格。


親衛隊大軍其後向西進攻,奪取奧得河及尼斯河以東大片土地,導致國防軍被逼死守兩河西岸。


1945年5月 德國內戰局勢

ree

得知戰況的柏林司令部即時聯絡盟軍司令部,要求盟軍派兵協助攻打親衛隊勢力,盟軍卻沒有回應,選擇靜觀其變。與此同時,西線親衛隊再度發動進攻,有摧枯拉朽之勢。


5月11日,親衛隊兵臨波茨坦,柏林守軍急忙出城應戰。然而,此為聲西擊東,東線親衛隊隨即在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發起攻擊,但再度被國防軍挫敗。此時,盟軍終於下定決心派兵平定親衛隊。


之後,德國國防軍與盟軍展開通力合作。聯軍從已由同盟國重新控制的荷蘭進入萊茵蘭,避開了國防軍久攻不下的齊格斐防線。5月末,聯軍進入萊茵-魯爾地區。在聯軍的猛攻下,親衛隊勢力敗勢漸見,短短數兩星期便完全失去了對萊茵蘭的控制。萊茵蘭光復後,盟軍便在當地建立建營紮寨,建立條約所規定的專屬駐軍區,但臨時允許德軍在當地逗留直至內戰結束。其後,在兩面國防軍的包抄下,西線親衛隊勢力被逼至漢諾威。


6月28日,漢諾威親衛隊投降,自此德國中西部的親衛隊勢力已經全數殲滅。漢諾威之役後,東德親衛隊勢力嘗試繼續死守奧得及尼斯河天險,然而國防軍由蘇台德蘭向北進攻,突襲親衛隊控制區南翼。


7月11日,國防軍攻陷奧波萊。同時,波蘭地下國殘餘勢力民兵在西里西亞配合起義,使當地陷入一片混亂。7月14日,國防軍偷襲斯維訥明德成功,旋即南下包圍斯德丁。18日,斯德丁城破,國防軍迅即跨過奧得河,流亡西方波蘭部隊跟隨其後。


另一邊廂,西里西亞的國防軍部隊也全速向奧得河中上游前進。兩面夾攻下,親衛隊勢力節節敗退,在8月逐漸被逼入東普魯士。8月31日,眼見親衛隊勢力即將被全殲,蘇聯宣布出兵德國東部以「平定亂局」。蘇軍隨即進入東普魯士及西里西亞,並攻滅了親衛隊的最後基地,希姆萊與海德里希一眾高層在狼穴自盡。


9月初,蘇軍嘗試進入上西里西亞地區,卻被國防軍禁止。蘇聯外交部隨即公開哥尼斯堡密約,引發柏林大驚。柏林其後表示概不承認「偽政權」所簽訂的條約,要求紅軍馬上撤退,但兩方各執一詞,導致兩軍在實控線僵持。9月23日,波蘭抵抗運動領袖華迪斯華夫·拉奇凱維奇宣布在波茲南建立政府,波蘭共和國遂重新成立。


1945年9月末 德國及波蘭局勢

ree

Recent Posts

See All
Omega - 第六十七章 土耳其內務

回顧中東,土耳其在1943年連年失利後失去所有早前獲得的領土,使國內反對派十分憤怒。大量極右派及極端民族主義者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抗議土耳其政府的軟弱無能。此時,土耳其由共和人民黨一黨執政,異見份子因無法透過政治渠道抒發己見而爆發暴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