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 - 第二十一章 兩個法國的鬥爭
- iperialrg
- Apr 2, 2024
- 2 min read
回顧法國,自法國戰役結束後,法國分為維希政府與自由法國,各殖民地便開始選擇支持的陣營。
法屬西非、馬達加斯加、加膨、敘利亞以及圭亞那等西半球殖民地選擇跟隨維希政府;而法屬赤道非洲(除加膨外)全數跟隨自由法國。緊鄰英屬印度與香港的法屬印度及廣州灣,加上玻利尼西亞等太平洋殖民地,也加入自由法國陣營。
1940年9月,自由法國領袖夏爾·戴高樂率軍攻打維希控制的塞內加爾。然而,自由法軍經驗不足,在首府達喀爾僅登陸兩日後便遭到慘敗。10月,法屬赤道非洲的乍得、剛果、喀麥隆三地派軍攻打支持維希的加膨。由於加膨軍力不足,其首都利伯維爾在11月初被攻佔,加膨守軍投降,並加入自由法國陣營。此後兩年間,非洲大致呈現西非支持維希法國、中非支持自由法國的局勢。
戴高樂清楚在短期內法國本土將繼續被軸心國控制,因此將注意力轉向殖民地。他開始在法屬赤道非洲招兵買馬,壯大自由法國軍力。直至1942年,自由法軍並未參與主要行動,主要與其他盟國合作,擔當輔助角色,與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軍隊類似。
1942年5月,英軍攻打維希法國控制的馬達加斯加島。戰事歷時6個月,維希守軍於11月初投降,英軍得以控制全島,並將其移交給自由法國。馬達加斯加戰役末期,美軍與自由法軍合作,在北非海岸發動「火炬行動」,成為自由法國主要參與的第一個重要戰役。在皇家海軍護航下,盟軍艦艇進入地中海。
11月8日,美軍分別登陸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但由於大西洋長城的阻擋,美軍只能在防守薄弱的摩洛哥西岸上陸。13日,阿爾及利亞盟軍勢力遭到決定性擊敗,殘餘勢力敗逃。其後,維希法軍在西班牙提供情報下成功定位美軍據點,月底發動反攻,將美軍逐出摩洛哥。由於戰役成功,參與防守的將士獲貝當親自表揚,其戰力亦令希特拉刮目相看,使其對維希法國更加忌憚。
火炬行動失敗後,戴高樂打算重新部署兵力,攻打兵力分散的西非及南美的圭亞那。然而,當時德國潛艇在加勒比地區猖獗,盟軍不敢貿然行動。1942年12月末,自由法軍開始在喀麥隆及乍得一帶屯兵,進行防守與整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