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 - 第三十七章 1944年的非洲
- iperialrg
- Sep 23, 2024
- 2 min read
回顧非洲,1941年5月,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回國。在皇帝的號召以及英國提供的物資下,當地意大利游擊隊落於下風。
1943年6月,意大利攻陷英埃蘇丹北部,使其與埃塞俄比亞邊境接壤。在意大利支援下,當地的游擊隊事業死灰復燃。故此,埃塞俄比亞叢林戰爭爆發,親意游擊隊以埃塞俄比亞西北部作為基地並向內陸推進。
然而在8月,法國發生事變,導致軸心國接連失去對西非的控制。同時,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的黑腳響應戴高樂號召,在當地發動起義,其後黑腳更與一直爭取獨立的本地阿拉伯人合作,並分別成立「阿爾及利亞解放陣線」及「突尼西亞反法西斯同盟」。
在摩洛哥,當地的民族主義者受到鄰國啟發,也揭竿而起,反抗德軍的佔領。9月,「摩洛哥獨立聯盟」成立,並以摩洛哥蘇丹穆罕默德五世作為精神領袖。同月,同盟國更攻佔阿爾及利亞南部及利比亞奧祖地帶。
至10月,在一片混亂下,撒哈拉沙漠北部逐漸被起義軍及盟軍攻佔。由於馬格里布地區爆發起義,北非軸心國形成外強中乾的局勢,德意必須抽調軍隊鎮壓起義,並防範蘇彝士運河對面隨時可能進攻埃及的英軍。故此,意軍計劃從東非永久撤退。
11月,阿比西尼亞的親意游擊隊以及殘存的意大利人口開始撤退。12月初,由阿比西尼亞撤退完成,意軍開始執行由蘇丹撤退的計畫。12月26日,意軍完全撤出英埃蘇丹。
1944年1月11日,穆罕默德蘇丹在阿加迪爾單方面發表「摩洛哥獨立宣言」,要求摩洛哥從殖民統治中解放,獲得完全獨立,但此並未得到法國或西班牙政府的承認。2月,東非盟軍展開「尼羅河攻勢」,由紅海山脈及英埃蘇丹兩面進攻上埃及。
2月11日,阿斯旺淪陷;16日,樂蜀淪陷;21日,艾斯尤特淪陷,意大利隨即由上埃及撤退。
1944年3月 北非局勢

Comments